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

Julie Mehretu



首先 在第一次看Julie Mehretu的作品時,我們都提出了十種感受:
周柏均:峰利 速度 透視 空間感 複雜 線性 具方向性 幾何 律動 記號
邱筠庭:空間感 色塊 速度感  幾何 線性 秩序  故事性 重組 層次
謝好韻:雜亂 沒有制序 多層次 動態 律動 線性 結構性
于乃婕:彩色 幾何 亂 重組 結構 快速 建築 運動場 重複 方向
葉羿辰:
繽紛 快樂 彩色 精彩 歡喜 線條 開心 複雜 熟悉 幾何
廖芳寧:
堅毅 柔軟 孤單的 勇敢的 思序(時局)混亂的 多融合的 層層疊疊 覆蓋的 混亂 有噪音的


Julie Mehretu 以具象的建築 都市開始,描出都市的線條,最剛開始的時候作品就好像具象的素描構圖,在這樣的構圖基礎下,以很多幾何的符號 顏色 來代表空間中空氣或者人的流動,觀者可以非常清楚看到這些幾何形狀都具有方向性。同時,建築或者街道的線條也被保留著,有些被淡化了, 有些轉換成一個面,但整體仍然保留著理性的透視。



Grey Areas 是Juile Mehretu 在德國作品,他以一些黑白歷史照片為基礎,呈現出柏林街景,試圖重現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東柏林。在同一個畫面中,一層一層的加上去的線條和紛擾,讓觀者可以一層一層的解讀。










課堂中的這段影片當中,敘述很多Grey Areas的製作方法和畫作的細部,讓我們能夠在沒看到原作的狀況下,更貼近作品,也能看到這一系列的作品是怎麼被展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